English

冲破瓶颈

——浙江省高等教育大发展纪实
2000-08-21 来源:光明日报 本报通讯员 金一斌 本报记者 叶辉 我有话说

8月中旬,杭州小和山高教园区,高考录取工作正在紧张进行。

今年浙江17万名考生将有10万进入高校深造,这对高考竞争几乎酷烈的浙江省,不啻是个惊人的喜事。10万,相当于1997年浙江所有高校在校生的总和!创全省高校招生历史新高。

改革开放20年,浙江的经济发展速度惊人。全省国内生产总值由1978年全国第12位上升到第4位;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居全国第4位和第3位。浙江人对子女接受更高层次教育的要求日趋强烈。

但是,浙江高校太少。1998年,全省普通高校32所,10多万考生只能招2.52万人。高教的“瓶颈”已严重制约浙江社会经济的发展,解决“瓶颈”,已成当务之急。

1999年夏,浙江省委书记张德江和副省长鲁松庭冒着酷暑到14所高校调研。张德江指出,要下大决心解决高教“瓶颈”问题,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以多种形式办高校,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,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共同发展的格局,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。

1999年9月,省长柴松岳对民办高校进行专题调研并提出对策。

在此基础上,省委、省政府制定了浙江省高等教育发展规划,决定在杭州下沙、小和山、滨江和宁波、温州建立5个高教园区。

高教园区是扩大办学规模、接纳更多学生、促进教育资源优化组合的有效途径,各校间师资可互聘,实验室、图书资料可共享,学生可在校际间选修课程并获得学分。

浙江中医学院成为高教园区的先期受惠者。该校原在杭州闹市,校园占地70来亩,每次开学典礼,全院师生只能拿着小板凳挤在健身房里。在校生规模最大时也只有1200人。通过土地置换,该院于今年3月迁入杭州滨江高教园区。新校园面积近300亩、总投资2.2亿元。易地重建使学院迅速跻身全国一流医科院校行列,一年就有12位博士来院工作。今年该院史无前例地招收700名本科生。

杭州正在努力成为名副其实的“大学城”——占地总面积为2.2万亩的下沙、小和山、滨江三个高教园区将形成25个校区,在校生规模将达18.4万人。

位于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下沙高教园区占地1.5万亩,共规划15个校区,总投资77亿元,总建筑面积480余万平方米,入园者以工科院校为主,通过知识、技术、人才的集聚,与经济技术开发区共同建设“浙江高教科研城”。目前,杭州市政府和有关部门正积极准备前期工作,争取在2001年9月部分建成并交付使用。

小和山高教园区地处杭州西湖区,森林公园嵌在园区中。园区总建筑面积143.5万平方米,总投资23亿元,4000亩土地安排4所高校,以文科和文理兼容的院校为主,形成与风景相得益彰的园林式校区。杭州应用工程技术学院过去由于缺少发展空间,从1980年建校到1998年在校生规模才1700人。而今,杭工院入园建起占地1600余亩科技学院,今年将招生1400人,到明年在校生规模有望突破5000人。

宁波市委、市政府决定在鄞县中心区建设占地6000亩的高教园区,安排7所院校,在校生规模5万人,并对园区建设提出了“一路绿灯,特事特办”的方针。在甬高校的数量从5所猛增到11所,今年的招生数比去年翻了一番。

市教委主任华长慧认为:“建立高教园区后校园大了,学生多了,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了。为此我们引进了百余位正、副教授,以保证教学质量。”今夏,浙江万里学院、宁波高等专科学校、浙江医药职业技术学院在园区内已连成一片,宁波作为浙江高等教育副中心的格局已逐渐形成。

温州市高教园区规划总面积7.5平方公里。今年7月,园区建设全面启动。市教委主任林卫平说:“新温大就在园区内,今年将招生1300余人,表明温州的高等教育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。”

建大学城需要大量的资金。杭州3个高教园区的建设,总投入就高达110亿元。尽管省政府已作出决定,今后5年省财政安排教育支出在原定增长的基础上每年提高1.2个百分点支持高校办学,但两者相比还是杯水车薪。

浙江的民间资金却非常充裕,民间资金在高校建设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。从1985年浙江树人学院创办至今,浙江民办高校经历了一个办学规模逐步扩大、办学形式逐渐多样的过程。如今全省已有依托本科院校创办的二级学院18所,民办高校和以新机制运作的高等职业技术学校30多所,这些院校大都是依靠民间资金创办的。今年二级学院与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招生共3.65万人,使许多学子圆了大学梦。

因为有“母体”可依托,二级学院的师资力量强,教学质量就有了保障。浙江大学与杭州市政府等合办的浙大城市学院开通了“求学立交桥”,对考生们极具吸引力:入读该学院的学生,一年后成绩优秀者可插班入读浙大本部;优秀毕业生可免试保送浙大研究生院;在校生可选修浙大第二学士学位、第二专业课程等。于是出现了这样的现象:在城市学院授课的都是浙大的教师,自然也就代表着浙江大学的教学水平。

被人们称为“万里现象”的宁波万里教育集团从1993年创办以来,6年办起了8所学校。据集团董事长徐亚芬介绍,1998年11月,受省教委之托,该集团对有着50年历史、一度步履维艰的原农技师专进行投资改制,将破旧的校园改造一新,并在宁波高教园区征地1000亩,一期已建成12万平方米校舍。学校改制后人事实行全员聘任制,教学管理实行学分制,分配实行岗位工资制,灵活的办学机制使学校的发展蒸蒸日上。去年招生达1530多名,现在校生3000余人。今年计划招生3600余人(其中本科500名),并正向万人大学的目标迈进。学校已引进正教授40余人,博士生10名,与改制前没有一个教授的窘况形成鲜明对比。万里学院的发展历程,已引起省内外专家、学者的重视和关注。

“瓶颈”正在被冲破,浙江的高教事业正在迅猛发展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